在厦门,全市16所高等学校每年有包括台湾学生在内约6万名学生毕业。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更是许多台湾青年就业发展的首选之地。厦门税务部门推出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为青年学子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集成服务,为台青创业“营乐土”
吉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倪敬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台北人,2021年,倪敬人来到厦门游玩,自此踏上留厦创业的道路。“走在厦门的大街上,听身旁人说着闽南话,仿佛站在台湾街头,十分亲近,没有隔阂。”厦门与台湾气候、人文环境相近,让倪敬人很快融入其中。随着对大陆认识的加深,倪敬人发现大陆正在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自己在台湾接触的智慧农业项目十分契合,于是萌生了在大陆创业的想法。
经过一系列深入考察,倪敬人与合伙人一同成立吉卜科技。但是,初来大陆的他不了解公司办理流程以及相关政策,通过查询,倪敬人尝试来到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当时我蛮惊讶的,大陆对台湾同胞的服务深深打动了我。” 倪敬人回忆起第一次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情形,“新办企业要跑的流程都集成到‘台胞服务驿站’中‘一站式’办理,省去了我在工商、税务各柜台跑动的时间。即使有需要咨询办理的涉税业务,也有台港澳同胞办税绿色通道,工作人员用闽南语和我交流,非常亲切。”
近年来,厦门税务部门不断推进与其他部门的互联,在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台青就业服务一件事、台青创业服务一件事等1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业务集成,涵盖台胞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政务服务,有效缩短了台青办税缴费的时间。
目前,吉卜科技已经在厦门站稳脚跟,通过与黑龙江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一套智慧农业软件管理系统,帮助农民直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管理田间用水,监测虫情。
厦门市集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负责人杨昌文说:“吸引台湾青年留厦,不但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服务保障。”据悉,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与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华侨大学等建立“基地+学校+税务”合作模式,推出包括财税、融资、人才、知识产权等在内的10项精准帮扶举措,助力台青创业就业。
精准辅导,为毕业生创业“铺好路”
王堃是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也是南屏峰(福建)茶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多政策不懂,税务部门的顾问团给了我很多帮助。”王堃回忆创业经历时说道。
为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厦门税务部门联合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成立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为青年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政策、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帮助。青年创业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政策资讯,得到权威专业的辅导。
“毕业后创业和学校的创业比赛不同,没有了学校老师的辅导,对于我来说压力很大。”王堃刚开始创业时,公司团队仅有3人,他一个人要独自负责市场对接、财务管理等工作,在税收政策方面一知半解。联系上顾问团后,顾问们充当起学校辅导老师的角色,为王堃详细辅导税收优惠和当地财政部门的创业补贴政策。
“我记得创业第一年,税务干部帮我算政策优惠,当时‘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共为我省下1000多元。虽然数目不大,但是这份支持让我心底燃起了坚持创业的火苗。”王堃说,现在公司团队已经扩展到15人,经营也渐渐有了起色,每当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创业经验时,他都会提起厦门税务顾问团的帮助。
实习实践,为大学生就业“打基础”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集美区税务局忙碌着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办税服务厅导税,有的在电脑前汇总登记信息,有的忙着致电企业沟通相关事宜……娴熟的“身手”,完全不像“新人”。他们其实是来自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税务专业硕士学生。
为提高高校财税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集美区税务部门与集美大学共同建立“集美大学税务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让财税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更多实习锻炼。在法制科整理统计数据的张玉华是实习学生中的一员。“在三个月的实习期中,我接触到了实际的税收工作,这对我今后求职就业有很大帮助。”张玉华说。
据统计,自教学基地揭牌以来,已有5批次、30余名研究生参加基地的联合培养计划。厦门税务部门还组建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宣讲队,通过定期到高校开展税法宣传的方式,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税法政策知识。
来源:中国税务报